通用方言拼音-方言和中古音的科学拼写方案(兼论方言表音字)

admin 提交于 周三, 01/11/2017 - 18:53

此帖将逐步介绍一种适合于全国各主要方言的通用拼音。与以往各自为政的方言拼音不同,这套方案将所有方言同时置于考虑范围之内,用尽可能一致的声韵母体系和正字法,拼写南北诸多方言。这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如何进行的呢?接下来介绍它的设计方法、严格的操作流程,以及主要方言拼音的推导过程。

这套方言拼音需要解决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 声韵母如何拼写才能兼容各个方言?
  • 南方方言的多种声调如何标记?

在声韵母标记方面,我们考虑的首先是如何写全的问题,然后是如何写才好记。要写全各个方言的语音,初看似乎是要把国际音标(IPA)中的辅音元音全部对应为字母。这件事情就是X-Sampa所做的。我们是否和X-Sampa的目标完全一样呢?其实不是。首先要考虑我们追求的拼音的用途是什么?通过使用汉语拼音、甚至粤语拼音的经验,我们知道,拼音是用来简洁唯一的表示一个语言或者方言的发音的。简洁唯一,在落实方式上,就是在区分意义时,才区分拼写。这就是同位音的概念。例如,在汉语拼音中,我们并不区分普通话/ɤ/音位的若干同位音 [ɤ] 和 [ə] ,都用e表示。另外还有比较特殊的字母i,代表同位音[ɿ] 和[ʅ] (高本汉创造的符号),以及听感不同的互补音[i]。这几个实例证明,我们不能从一个拼音声母或者韵母对应多个IPA符号这个情况,得出任何拼音不精确的结论。而很多人一开始就陷入这个怪圈,而认为通用方言拼音是不可能的。这里要强调的是,这个逻辑是错误的,必须排除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由于拼音的本质特点,决定了一个声母/韵母可以对应多个相近的IPA音值,所以我们在设计方言拼音时,也可以运用这个特点,合理的把方言间的不同音值归为一类,并且用相对固定的字母标示。这样就构成了通用方言拼音的理论基础。这里所说的“相对固定”是为了为进一步优化方言拼音留下余地,而不是一开始就做过多的无谓的限定。

除了进行必要的科学论证之外,当然还有很多具有艺术性质的设计工作,只有科学艺术两方面都做好了,才能得到既科学又人性化的拼音方案。我们的设计主要围绕规律性和方言间一致性来进行,而且尽可能符合主流拼音使用者的已有习惯。在规律性方面,我们采用浊音统一用双写字母(或统一加点)的方式标示。颚化音统一以汉语拼音已有的jqx为基准,进行规律性的扩展(而不是用不规律的字母组合标示)。在方言之间,我们规定发音相同的音,必须用同一字母标示,不允许出现一音多拼的情况。而相反,如上所述,我们允许一定程度的多音一拼。这两个结论的确立得益于仔细的分析。这也是实现突破的一个契机。

在降级学习成本方面,我们采用了对主流拼音进行加权的严格流程。让方案尽量靠近主流拼音。虽然方言和拼音方案众多,按照加权处理的原则,可以把制定声韵母拼写的过程大大简化。首先我们把普通话中有的声韵母,优先加入通用方言拼音方案中,自然按照汉语拼音来拼写。然后,考虑第二大方言粤语,把粤语比普通话多出的音,加到方案中,在拼写上,此时自然的选用粤拼的拼写(因为普通话没有这些音,避免了选择的两难问题)。其次,我们再考虑第三大方言,再把多出的音,按照它的主流拼音方案拼法,加到通用拼音方案中。这样得到的拼音方案是唯一的,任何人按照流程,都能得到同样的结果。这就确保了这个拼音的客观性。设计者可以选择的仅仅是方言的优先顺序。我们仍可以根据方言使用人数,拼音影响力来客观排序。

我们采纳的大致顺序是汉语拼音 > 粤拼 > 闽拼 > 客拼 > 跨国民族拼音(如苗)> 网络拼音方案(如吴拼、中古拼)。

以下就是整理的结果,包括《通用方言拼音》的声母表、韵母表和声调标注法。

通用方言拼音0

上表的记忆方法是:

  • 清音到浊音为双写(或者加点)
  • 不送气到送气,同汉语拼音
  • 颚化音(jqx)清音同汉语拼音,浊音双写(或加点)
  • 清化非爆破音(l, m, n, ny),前加h(或下加圈)

 

根据上述方法制定的方言拼音方案如下:

除了汉语方言用到的声母外,还有若干特殊辅音,用于外语借词和少数方言。比如英语的r [ɹ], 用于声母时写作rr(因为r已经是浊音,这个双写没有歧义),儿化音仍然作r。英语的h [h],必要时可以写作ḣ。在维吾尔语中,有音位[x]和[h]的对立,通用方言拼音分别写作h和ḣ。少数方言中有舌颤音,通用方言拼音字母是ʀ(这个字母在国际音标中代表小舌颤音,在通用方言拼音中,同时表示大舌和小舌舌颤音,使用时再具体说明)。

补充一点说明,这些符号的拼写主要是用来“输入”通用方言拼音,在电脑上显示(输出)时,会采用一些带有标记的拉丁字母,使书写更简洁。比如浊音bb, dd, gg, zzh可能显示为带点的字母ḃ ḋ ġ żh。运用此类扩展拉丁字母,并不会增加“通用方言拼音”的复杂度,因为元音已经采用了声调上标。在条件允许(比如有输入法支持)时,首选使用带附标的字母。26个基本拉丁字母的写法,仅仅用于输入,和技术不允许时备用。

因此,先做一个简表,说明一下《通用方言拼音》(简称:通拼)中使用的扩展字符。其中,pp, tt, kk表示送气浊。

《通拼》的两种拼写方式
基本拉丁字母 扩展拉丁字母
浊音 bb dd gg ss zz jj xx hh pp tt kk ḃ ḋ ġ ṡ ż ȷ̈ ẋ ḣ ṗ ṫ k̇
清化 hl hn hm hny l̥ n̥ m̥ n̥y
单韵母 uu ee ii oe ae ü ë ɿ ö ä
英语 rr

接下来是元音即单韵母表。

单韵母表0.6

韵尾表

韵尾 基本字母 扩展字母
-n n n
-ng ng ng
-m m m
-nn nn ñ
-p -t -k -h p t k h p t k h
-b -d -g b d g b d g

接下来讨论,比较重要的“新声调标注法”。目前方言拼音多用数字标调,不同方言、不同拼音的调号代表的声调不一样,往往让人无法了解方言读音。虽然国际音标5度标调法可以做到跨方言,但输入复杂,而且必须知道准确调值,对一般人来说并不容易。出现变调时,绝对调值还会造成误解。新的方言标调法设计思想如下,共可以表示15种声调,称为15调标调法:

1)第一维调型,区分五种调型。用类似注音符号及汉语拼音的声调符号表示调型,具体来说是,1. 平调-(或不标),2. 升调ˊ,2. 降升调ˇ,4. 降调ˋ, 5. 升降调  ̂

2)第二维调级,区分高、低、中调。如果一种方言中,有两个同型声调如粤语阴上35和阳上23,用不加点字母表示高调如á,用加点字母表示低调如ạ́(此处为阳调)。如果出现三个同型声调,用下加两点表示中调。五种调型×三级,总共15种调号(以a为例):ā á ǎ à â ạ̄ ạ́ ạ̌ ạ̀ ậ ā̤ á̤ ǎ̤ à̤ â̤。

3)特例。因为升降调  ̂较少使用,在不出现误解时,可以选用符号â表示中平调。

通用方言拼音元音字母和和国际音标对照表。

国际音标元音表

使用通用方言拼音字母的基本规则是,选用和音位代表音一致的字母(以上蓝色字母,比如/e/这个音,对应的字母是ë,/ɤ/对应的字母是e)。若出现两个音位用同一个字母的情况,至少其中一个音位要改用其它允许字母。例如,/a/可以用字母a或aa表示,/ɐ/可以用a或e表示。在粤语中,/a/和/ɐ/为不同音位,需要避免两者都用字母a的情况,以下方案是合理的:方案1)/a:/用aa表示,/ɐ/仍用a表示(等同于粤拼);方案2)/a:/仍用a表示,/ɐ/改为e。这两者都是合理的方案,这也说明了,除了运用规定的字母表音外,有时最好对具体方言做简要说明,明确方言方案中字母的读音。尽管如此,在没有附加说明的情况下,读者也很容易将大部分音读对,因为不存在声母p, b体系和p, ph, b体系的矛盾问题。这对于目前方言拼音混乱的情况,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决办法。

总之,基于“通用方言拼音”的方言拼音,虽然有时需要附带简要说明,但可以看出,不同方言拼音方案之间具有很强的共性,大大减小了拼音方案之间的差异和矛盾。让方言学习者能够举一反三,快速识别其它方言读音,并用同一种拼音体系进行学习和沟通。

匿名 (未验证)

周日, 01/15/2017 - 16:41

dh th ddh,这里h作卷舌还是有点勉强了。建议dr tr ddr,匹配nr。zhchsh单独留下吧。
nh mh lh,我觉得还是hn hm hl好,一来nh有坑,二来汉拼标准有hm hng先例,三来彻底孤立zhchsh(其实也给留着全部改为zr cr sr的空间的),四来没有h韵尾(紧喉滚粗)但有n m ng韵尾(虽然方块字已经解决韵尾撞车问题)。
gn,这是个不知道特定语言就念不出来的特殊组合,面向中国群众不利,还是建议ny/nj。

我觉得dr tr ddr的建议很好,准备照此修改。其它几个问题还在考虑。

nh mh lh等,似乎只有吴语在用,感觉比较稳妥的是沿用吴拼。ɲ可能吴语和中古音都在用,吴语拼做gn,中古拼音nj,可能会改为nj,问题是清化音njh或nhj看起来不太好,除非清音标志h标在前面,写成hnj看起来还可以。

韵尾h也会用h标出,表中说不标,仅限音节开头的声门音。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mong_language
苗语里面就有清化的n m l ny,存在过的拉丁化写法都标为h打头hn hm hl (hny hni)了,同时h插在nj哪个位置也就没争议了,一举多得呀。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h_(digraph)
nh的坑就是在不同西方语言有时作为ng音,有时作为gn音,总之混乱。hn没见负面先例(还有苗语正面),减少混杂度,一眼能看出,我觉得是好的。
参考: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Latin-script_digraphs#H

谢谢,看了维基上此类digraph的写法,ɲ的确在很多语言中写成ny,反而是中古音nj没有太多先例。所以打算把gn改成ny.

清化符号h前置的确是苗语的规范,我打算研究一下苗语,再作决定。前置h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在英语国家,一般不发音的h在辅音之后,比如ghost还有一些印度词语和人名Sridhar, Bhatia, 辅音之前的h往往是发音的,比如Hsiao。遇到大写首字母或者缩写词,信息量比较大的字母还是h后的辅音。

其实刚才说的都是清化鼻音的问题,鼻音都是通,的其实h顺序对识读猜测影响不搭。
你的h举例都是bh dh gh……塞音清浊和送气,已经定为汉语拼音风格基调了嘛,也就是双写变浊,ptkcq为送气,真正是浊送气的话也是pp tt kk cc qq。
hs……我觉得也是个破罐子破摔还是没摔出什么东西来的写法……
其实用ny之的话我最担心的还是yu [y] [ju]歧义问题。虽然我是支持特殊化v表[y]派,所以还盯着[v]改为ff,系统性上就岂不美哉了,但是学习成本是又多了一点。

有没有看到上面文章中加了一段,这套拼写其实不光是用26个基本字母,会通过输入法转化成扩展拉丁字母,清化l, m, n, ny会写成l̥ n̥ m̥ n̥y. 基本字母版打算用来输入,当然也可以用。我查了Webster,的确收录了Hmong这个词,读音是mong。因为有这个先例,把h前置没有问题。

用ny其实不会造成yu的歧义,因为还有一个怪异的变化,就是字母ü的输入法改成了uu(而不是常用的yu)。这是为了区分带y/w和不带y/w的表音字,比如yu(򱅟),uu(򱌉)。类似的双写还有ee表示汉语拼音的ê(“叶”的元音),这个音在方言中很常用,所以开了双写元音的先例。不过,总之这些都是输入的按键法,并不是屏幕上显示的字符。不知道这样有没有问题?

l, m, n, ny的清化音,决定前缀h表示:hl, hm, hn, hny。这个方案的基本规则是系统化但不死版,按照一定权重参考吸收主流拼音方案:汉语拼音 > 粤拼 > 闽拼 > 客拼 > 跨国民族拼音(如苗)> 网络拼音方案(如吴拼、中古拼)。

主要的优点是有,1)h和辅音相拼,而不是和其后的元音相拼,比较明确。2)和国际音标/ʔl/, /ʔm/, /ʔn/等对应。3)hm这个digraph,已经进入英语(如Hmong),比mh更容易接受。

除了基本的a, o, e, i, u外(发音同汉语拼音),我们还用双字母(如uu, ee, oe)表示汉语普通话以及方言的特殊单元音(非复元音)。这些单韵母在键盘输入时,使用双字母拼写,但是在屏幕显示时,为了简洁和明确,可能使用带有附加标记的拉丁字母(即扩展拉丁字母)表示。

基本拉丁字母拼写:uu, ee, ii, oe, ae
扩展拉丁字母拼写:ü, ë, ɿ, ö, ä

其中带有两点的字母ü, ë, ö, ä的发音和欧洲语言中相同或接近。汉语的/ɯ/音(我们拼做ii),较少在欧洲语言里出现。在土耳其语中,其官方拼写是不带点的i,即ı;某些研究论文中曾出现ï。我们早起版本曾选用ı作为ii的显示字母,但是在有声调的时候,无法区分字母i和ı--所以暂定把ii的字母改为ɿ(ɿ为中国汉语学界常用的符号)。暂不使用ï是因为两点一般为隔音符号,表示这个字母单独成音节(如naïve),为了避免混淆,我们决定用最简洁的字母ɿ,明确的标注这个音。

金汇方言阴声韵元音有 12 个主元音,分别是 ɿ、i、u、y、ɑ、ɶ、ɛ、ɪ、ʏ、ɔ、ɤ、ʊ,
阳声韵和入声韵有 9 个主元音,分别是 a、æ、œ、e、ø、ɒ、ʌ、ə、o,共 21 个。其中 ɶ 只
见于文读音。通常情况下,阳声韵和入声韵中的元音可以看成是阴声韵中元音的音位变体:ɑ~a,ɛ~æ,ɪ~e,ʏ~ø,ɔ~ɒ,ɤ~ə,ʊ~o。

假设资料正确,一共14个元音音位:ɿ、i、u、y、ɑ·a、ɶ、ɛ·æ、ɪ·e、ʏ·ø、ɔ·ɒ、ɤ·ə、ʊ·o、œ、ʌ。

用通用方言拼音的字母表示为:ɿ i u ü a oa ä ë ï ö o e oo oe eo。启动新字母ï表示ɪ·e,用双字母oa oo oe eo分别表示ɶ、ʊ·o、œ、ʌ。

觉得声调符号可能还是不要跟随汉语拼音那样加在元音字母上作为组合符号,而是在音节尾,这样就不再考虑声调符号要加在字母上了,最终也就是避免i加声调符号这个坑。
原因有几个:
-/v\跟普通话恰好对应好的巧合在其他方言的声调体系中不一定吃得开了。次高次低次升次降,用像表音字里面的,上下加点么?
并且如果按照活用umlaut的做法,会有大批出现umlaut的字符,而且还正是元音(强行包括一下i这个异类),
最终结果:叠三层……比越南国语字还要疯狂……
要考虑到稍微紧凑一些的字体,大写元音字母上面加一层都比较痛苦的了,行距要炸。
最主要的是,声调和umlaut叠起来,那字体就是按乘起来的方式做的……虽然opentype特性也许可以做到自动组字,但是,始终太坑。
所以我觉得的明智的选择还是,避开在头上再加东西。
可以选择尾部吊数字或者,开发一种新的音调表示符号,表达能力介于五度曲线符号和字母上加的组合符号之间。尾部吊数字顺便还可以解决隔字问题。

爱德华 (未验证)

周五, 06/23/2017 - 22:54

[h]可以用下加圆圈表示 h̥
和m̥ n̥等等对应

添加新评论

文章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