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的五不翻

admin 提交于 周五, 10/07/2016 - 15:08
唐玄奘

一、秘密故不翻 

“秘密故不翻”意思是说,具有神秘色彩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佛经中有大量的“秘密”,如“咒语”等。这些秘密咒语具有神秘莫测的特点,通过念诵的声音形式来体现其神秘之处,因此宜采用音译方式。“经中诸򰖻򰜷򰘸(陀罗尼,真言)系佛之秘密语,微妙深隐,不可思议,故不以义译之”。如果保留这些咒语的梵文音译,朗读时就会产生一种神秘感应,获得字面意义之外的效果,深刻领会佛意,保持佛语的神秘、庄重和典雅;但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汉语,则会失去这种神秘感,失去原有的佛意。

例如,“򰄋򰍀򰖻򰏴(阿弥陀佛)”意为“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oṃ maṇi padme hūṃ)”意为“哦!莲花里的珠宝!”;《大悲咒》共84句,全部采用音译。

二、多义故不翻 

“多含故不翻”意思是说,具有多种含义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佛教经典中有些词语含义非常丰富,而汉语中找不到与之完全对应的词语,如果使用其中一个含义的词语,则会造成信息与意义缺失。例如,梵语“bhagavat”一词有具有六种意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汉语里不存在同时包含这六种意义的对应词汇,如果采取意译,在一定的语境中只能译出其中的一个意义,而其余五种意义都会缺失,因此只能音译为“򰆺򰨠򰑢(薄伽梵)”。

当今的汉英/英汉翻译中,“多含故不翻”原则同样适用于那些具有多项含义的词语的翻译。例如,“阴阳”,被英译为“yin and yang",而不是“feminine and masculine”或“negative and positive”等。此外,英文词语“show”,具有“表明、表现、表演、显示、演出、展示、展览”等多重含义。在汉语中,很难找到一个包含上述所有含义的对应词。如果采用意译,只能表现其中的一层意思。而采用音译“秀”,则能完全展现其丰富的内涵。如当下流行的“时装秀”、“脱口秀”、“婚纱秀”、“发型秀”等 。

三、此无故不翻 

“此无故不翻” 意思是说,目的语文化中没有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例如,“򱆫򰐃(阎浮)树”又名“胜金树”,只产于印度等地,中国没有这种树,所以采用音译。同样,“槟榔”是印尼语的音译,等等。 

在当今的汉英/英汉/外汉翻译中,“此无故不翻”原则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 
tofu(豆腐)、阿司匹林(aspirin)、gyoza(饺子,采用日文发音)、咖啡(coffee)、巧克力(chocolate)、亚当(Adam)、夏娃(Eva)、威士忌(whisky)等。 

四、顺古故不翻 

“顺古故不翻” 意思是说,对以前已经存在并广泛使用的约定俗成的音译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遵循习惯沿袭其原有的音译。 
例如,梵语anuttarasamyaksambodhi,在玄奘译经之前就已音译为“򰄋򰙼򰊈򰕻(阿耨菩提)”,所以玄奘认为不需采用意译,而应保持其约定俗成的音译。

这一原则在当今汉英/英汉翻译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翻译是奠基在前人和他人大量翻译成果的积累之上的,有其历史传承性,对前人的成果不可随心所欲地轻易割舍抛弃和随意改译,特别是人名、地名、书名、国家名、机构名。否则,就会造成翻译传统的中断和翻译作品的混乱。 

对于那些貌似与规范的汉语拼音或英语语音相去甚远的约定俗成的音译词语,“顺古故不翻”原则尤为适用。例如,孔子译为Confucius,孟子译为Mencius,孙中山译为Sun Yat-Sen,西藏译为Tibet,香港译为Hong Kong,澳门译为Macau;John译为约翰(基督新教)和若望(天主教译为),France译为法国,Germany译为德国,Japan译为日本,Korea译为韩国和朝鲜,Bangladesh译为孟加拉等。这些译名虽然按照规范的汉英语音标准不尽如人意,但是已经长期使用,为人所熟知并普遍接受,约定俗成,不宜改译。 

五、生善故不翻 

“生善故不翻” 故不翻” 意思是说,有些词语用音译能令人生尊重之念,否则容易等闲视之,所以对这类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例如,“򰈨򰺦(般若)”跟汉语里的“智慧”意思差不多,但有着轻重之分。“所谓般若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慧。这不是普通的聪明,这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因此,音译为“般若”显示出对佛经的尊重敬仰,而意译为“智慧”则显得轻浅世俗。实在要译的时候,“般若”往往被译为“大智慧”、“妙智慧”、“真智妙慧”之类。 

结 语

唐玄奘“五种不翻”译论距今已经一千多年了,随着时代发展和语言变化,音译这一翻译策略也经历了很大变化,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唐玄奘“五种不翻”译论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精神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加彰现出其价值和意义。特别是随着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在世界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汉英/英汉翻译更加凸现出重要的意义。灵活使用“五种不翻”原则,合理利用汉语拼音翻译汉语中的文化特色词,既有利于推广汉语也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的软势力。在򱆇򰩜·򰙖򰒭(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为代表的西方翻译理论大兴其道的当今,我们更应该挖掘在中华大地上盛行千年的本土翻译理论,使唐玄奘“五种不翻”译论为代表的中国翻译理论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发展和完善。

添加新评论

文章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