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新评论

清末二十年间在民间产生和推行的各种汉语拼音方案。"切音"就是"拼音",也叫"合声"。这些方案的字母形体有采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的,有采用汉字笔画和独体古文的, 有采用速记符号的, 有采用数码的,有自造符号的。已发现的方案,按所用的字母分有27种,按所拼的语音分有30多种(淤方案兼拼几种方音)。其中推行最广的是王照的采用汉字笔画式字母的"官话合声字母",简称"官话字母"。

切音字的方案制订后,大多只在小范围内传习,没有广泛推蝇唯一在社会上推广的是王照的官话字母和劳乃宣的合声简字。从1901年《官话合声字母》出版到1910年官话字母被摄政王载沣查禁,10年中"传习至十三省境",出版的拼音官话书"销至六万余部"(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原序按语)。

当时官话字母出现后,十分受欢迎。于是原创者完善了适应大多数方言的字符与方案,在《简字全谱》中有记录。他采用双拼的拼合方法,比注音的笔画少,而且声韵调系统完善,可以表示方言音,以单个方块字的风格呈现,同时拥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我觉得符合大家所有的要求。